Friday, June 4, 2010

求生

無可否認,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,也有所謂動物本能和一套

完善的求生機制 (survival mechanism)。這套求生機制遠比其他動物複雜和抽象。簡言之,此機制分兩大部份:自控式 (voluntary)及非自控式 (involuntary)。前者是一些人類意識上的求生本能,如向外覓食、繁殖下一代;後者則指生理上為求生存的一些內部穩定系統 (internal stability),如體溫、脈搏、肺呼吸等。這些求生本能皆針對人對未知的恐懼和不安全感,減低死亡的威脅和可能。其實這牽涉到人類怎樣對待他的生活和生命。倘若人以為自己人生只需要追求某程度上的金錢、事業,未免太低估了人的可能性。

究竟人怎樣面對他的人生呢?我們相信,人生當中的問題有許多層次,除以上所述,它可以分為大概四種不同方向。

一、生活的解決:此乃人類最基本的求生技能。它具有實用性和穩定性,例如為了溫飽,人類會利用自己的長處和技能,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餬口。有點類似動物覓食的技能,然而人不僅利用自己生理上的優勢,還聰明地學會一些社會上認同的專業技術和知識,以保障自己的生活。由於人類擁有比動物更複雜的高度抽象能力,我們會意識到將來的問題,懂得未雨綢繆。

二、知識好奇:人會問為什麼,傾向於找尋事實的真相。倘若我們在退後一步,問人為什麼會求知,我們會發現,這是相對於人類對無知的恐懼和不安全感。當我們對週圍的事情一無所知,失去控制環境的能力,便會感到恐懼和不安全。知識確保我們對於將來預測的能力,反映出人作為認知者,和認知對象的對立關係。

三、美感欣趣:這是我們對事物的欣賞。它是超乎利害的美感欣賞,類似莊子所謂的「物我兩忘」。這裡必須提及一種莊美感 (sublime):站在高聳入雲的黃山上,目睹莊麗的雲海,我們忽然把眼前偉大的自然景物與自我作一強烈的對比,猶如「天地之美,稱神明之容」,我們的思想頓時被濾清和洗澄。此種自我壓縮的對比,使我們暫時忘記日常生活的瑣碎和煩惱,精神得到昇華。

四、生命的解決:此乃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。除了解決日常生活必須的問題外,我們會逐漸隨著時間的過去和年紀的累積,確立自己存在的價值。正如孔子說「五十知天命」,人到了某個階段,自然會根據過往的經歷,歸納出自己的一套價值觀,它使得我們能夠安心立命。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