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September 17, 2014

待人要學會退步

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努力向上、做人要向前、要進步;投入社會工作,大部分企業都講求業績、效率,每年制定工作目標,然後大家就向著目標衝衝衝去了;連小朋友也要講「贏在起跑線上」,有些父母望子成龍,為子女安排很多課外活動、補習等...整個社會、人生好像都是往一個方向,看哪個最快完成目標;看哪個最成功賺最多錢,這樣的思想容易造成一種「好勝」的心態,我們習慣要勝利,而不要輸,連人與人溝通、對家人、愛人也要贏,這樣就造成很多煩惱。

跟家人意見不合,各持己見,各不相讓,結果傷了感情;跟伴侶爭論誰是誰非,計較誰要做這個做那個,最終心裡不是味兒,出口害人,贏了口舌之爭,卻輸了關係,互相折磨。有說「無仇不成父子、無怨不成夫妻」,說穿了就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人,往世必定跟你有著數不清的恩怨情仇,今生才又相逢。所以他做甚麼,你總看不順眼;他說句話,總是要跟你過不去。別人說的做的還好好的,就是他一來,你心就煩了,好不容易才把情緒壓下去,他忽然一句話,又把你拉進火坑,看你定力夠不夠,會否「一念瞋心起,燒盡功德林」。你說人生好玩不好玩?

這種境界現前,試想想這首偈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

人與人相處,就像插秧,要向後退,不是向前走。我們必須由最前開始低下頭來插,然後一步一步退後,退到最後,全個田都插滿秧了。問題是,我們能否低頭、願不願意退後?有些人會說,我不能退,因對方只會「得寸進尺」,但很多時候,認為對方「得寸進尺」時,自己其實也不就是半步也不讓。放下自我很難,要放下自己認為對的,成就別人想要的,往往代表輸了。但想深一層,輸了又怎樣?輸了甚麼?是面子、尊嚴?這些東西是甚麼?拿得到、看得見嗎?

當你面對跟別人各執己見,互不相讓時,很容易被情緒蒙蔽,不能客觀解決當前問題。為了面子往往不惜出口傷人,甚至意氣用事,做出錯誤決定,之後又後悔,內心痛苦不堪。其實這些令你氣憤的人都是要給你修行的機會,沒有他們,你還以為自己境界很好。直至有一天,別人要令你發怒時,你仍能心平氣和,心懷感恩,那時,你便跟菩薩越來越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