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December 17, 2014

三學的相關性

很多學佛的人都知道「戒定慧」三學乃修行的重要方法。「戒」是戒律,如五戒菩薩戒等,是在身、口、意方面提醒我們防非止惡,或進一步鼓勵行善的一些方向;「定」是不為境所動、身心安定的能力,練習「定」的方法包括襌修、打坐等;「慧」是智慧,明白佛教義理、思惟經典裡苦空無常等道理,從而實踐在不同生活的境況中。

很多人對三學中某一學較有興趣,或對某一學較難實行,例如有興趣研讀經典,但不願守戒吃素,認為學佛心好就好,不同強迫自己改變生活方式。其實我覺得「戒定慧」三學就像一個三角形金字塔,穩定地支撐修行人,又像建築房屋的地基。若缺少了任何一學,都會對另外兩項造成影響,拖延修行進程,甚至因為缺乏了穩當的基礎而容易走錯方向。

這是我親身體會到的:以前我一直對襌修、靜心等課題很有興趣,曾在不同地方、門派參加其靜心活動,也對佛教義理很好奇,喜歡看佛書,然而,由於年紀還輕,性格好動反叛,在生活上不太檢點,喜歡吃喝玩樂,大吃大喝,吃最好的海鮮、還講究喝甚麼酒配合佳餚。這樣生活了十幾年,一直不覺得有甚麼不對。雖然心裡知道吃素少欲是好,但總覺得不能這麼早就犧牲享樂等。間中持素數個月至半年,生活規律了一陣子,的確發現對打坐、攝心的能力很有幫助,但總不能持之以恒。這樣的態度和生活,令我慢慢發覺自己的思想很容易被外境影響、雖明白發脾氣不對,但當境界現前,總不能好好看管自己的心,往往出口傷人後、發了脾氣才後悔不已,常停留在「知而行難」階段。直至發心緊守五戒,堅持吃素,就發現心的質素改變了。以往「識講唔識做」,現在發現那股「守」身口意的力量強大了,更能對抗逆境逆緣,面對不如意事,也會起心動念,也會發現習氣,但大多數都能及時守著,身心安定地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