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5, 2014

四攝法

菩薩道的「四攝法」:攝引眾生入佛道,得聞佛法,助其得解脫。方法如下:

1. 布施﹣把自己的財物、知識、擁有的東西分享給別人,令其解決問題而得安樂。
2. 愛語﹣說溫柔好聽的話、讚嘆、鼓勵、安慰別人。
3. 利行﹣善的行為,以平等的心幫助他人
4. 同事﹣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」,以不同人的角度出發,苦其苦、樂其樂,從而跟不同的人產生親和力

Sunday, August 3, 2014

修行日記﹣2014/7/16

五日禪修圓滿結束了,帶著感恩、感動及喜悅的心情離開。回顧這數天,有笑有淚有汗。要感激的人太多、文字能表達的卻太少,也記不起哭過笑過多少遍!偶然聽到師父一句話,心靈被深深觸動,哭了;清晨四五點,義工溫柔地敲門,睡眼惺忪的我看著身穿整齊義工服的師姐,我問自己:「她為何能這樣好,我不認識她啊!」然後,愉愉躲在洗手間哭了;看著用細沙堆砌出來的曼陀羅世界,瞬間被散落在河裡,消失了,終於知道為何形容俗世叫「紅塵」;看著師父感恩點燈人的片段,讚歎三輪體空的布施。組員們是一班可愛活潑的女孩子,她們慧根深厚。聽著她們分享各自的故事和經歷,令我確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成佛的種子。感恩她們的教導,給我機會當小隊輔,我看到自己的不足、性格上的盲點。幸好有細心溫柔的拍擋,她細心照顧每位學員,令我不用擔心可以專心學習。這五天是一個心靈轉化的旅程,感覺很幸運能參與其中。

修行日記﹣2014/7/11

忽然一個念頭出現:如何把佛法應用在商業社會?

正值人生事業預期有變動,心中一直以佛法安住身心,對自己說「既來之則安之」,同時在想現在學佛,如何能從事一些能有助佛法弘揚、啟發更多人行善的事業呢?

在現時公司還沒有提出任何人事安排,我採取的態度是「以不變應萬變」,同時作好心理及實際準備,不會心急行事。我相信現在我要學的課題是等待及安心,打開心靈,好讓機會、時機、因緣來臨,我就會順而行之。

修行日記﹣ 2014/7/3


人生究竟是甚麼一回事?

在我現在的理解看來,人生中所有境遇,就好像電影或戲劇,並不真實。但不真實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草率對待,反而,這些場境的出現,是要我們從中學習不同課題。人生本來就是學習的過程、給予我們修行的機會。有人問,哪我們為何要學習呢?學習完了又要到哪裡去呢?我的答案是這樣的:眾生因造業所以於六道輪迴,生死流轉,輪迴來到今生就是要受果報,但亦會再造新的業因,令我們死後又再輪迴,如此死死生生,沒有了期。

但當人意識到他在這期生命中可以透過修行、種下善因、停止惡因,就可脫離輪迴,他就開始找到出口。從此,他意識到要改變命運就要在因緣著手,但怎樣著手呢?這些就需要學習了。他需要清晰的目標(離苦得樂)、了解和學習方法(理解因緣法)、然後付諸實行(老實修行),而人生的各種場境、遭遇、順逆,就是他的課室、教材,讓他把學到的應用出來。如果能這樣看人生,人比較容易放下自我中心的想法、主觀喜惡,把遭遇看成是磨練自己的好機會,同時不會太計較成敗得失,因為這些都是「假」的,都只不過是要你學習而暫時存在而己。就好像最近一部電影Edge of Tomorrow,主角若學習不到一些道理,情境只會不斷重覆、死了又生,輪迴到同一個情境,不斷嘗試,直到一天你學懂為止。

修行日記﹣2014/6/23

第二次參加襌一,一心帶著放鬆開心的心情走進道場,豈料自己報了名但忘了付款,名單上沒有自己的名字,本以為這次要白走一趟了。坐著等等著,心中起了一煩惱,埋怨自己為何這樣粗心大意,就在那零點一秒的一刻,我覺察到這個執著心,立即記起「四它」,便試著用方法把它放下。安靜坐著,心想:「就隨順因緣好了。」結果,義工告訴我還有位子,隨即派了個號碼給我,我便感恩接了。這是這次襌一給我的第一個個功課。感恩。

早上法師開示控制的課題,我覺得法師其實是對著我說的。回想這陣子,內心的確有很多矛盾,一早計劃了要做這個做那個,結果因緣改變了,計劃了的沒法完成;計劃了要何時何打坐食飯睡覺,後來因客觀條件改變了完成不了或有改變,心裡就起煩惱。其實這些都是源於想控制事物。感恩法師當頭棒喝。

到了下午打坐,腿很痛,於是我嘗試用方法繼續,不理它。不理不理直到一刻,太痛了也要動一動,就在那刻,我好像明白三界為何是火宅!我腿痛,但不能叫它不痛它就不痛,連思想、身體也不能掌握﹣那個腿好像不是我的,但我一直以為它是我的一部分,執著要它不痛!打坐如此,更何況其他事情,甚至其他眾生?眾生為著生存,受身體需要、外在環境支配,不斷追逐著表面上的快樂,其實只是短暫舒緩一點點痛苦,不斷在循環裡。就像腿痛,要鬆一鬆,但其實這個鬆一鬆,根本不究竟。忽然心有一股很強的觸動,覺察到它,又把它放下。最後法師開示「患得患失」課題,又把我心中的疑團解開了:想控制、想要想拒絕、有好壞、快樂痛苦之分別心乃開題核心!原來一整天所發生的事都是有原因的!真的感恩!

修行日記﹣2014/4/7

佛一感想

「阿彌陀佛…阿彌陀佛...」第一次參加佛一,收獲出乎意料之外的多!很感恩法鼓山道場、法師、師兄師姐義工們、感謝所有令這次佛一條件具足的所有人和事,除了感恩、還有很多很多感動..非筆墨所能形容,但卻只能用筆墨盡量表達。

我是第一次參加法鼓山的佛一,嚴格來說,我是第一次參加佛一。我學佛日淺,只是剛剛完成「學佛入門」,雖然自少對佛法教理甚感興趣,但都只是很表面的滿足心奇心而已。自己真正確定自己是佛教徒則是這半年的事,數月前我在家中閱讀了一本放在書架上很久很久的聖嚴師父的著作…那刻我連聖嚴師父是誰也不知道,只知道這本書很好看,一下子把它看完,之後才發現原來香港有法鼓山的道場,便毫不考慮地報讀「學佛入門」,然後接著參加佛一。

先講佛一,其實未來之前我曾爭扎參加哪一個道場的清明法會,因為我知道有很多不同道場當日也有清明法會。一方面我很好奇想知別的道場有甚麼法會,想多了解佛教在香港不同的面向,另一方面我又想參加佛一,想老老實實認真地念佛修行,但又擔心自己能否堅持一整天(有些道場法會只是半天,好像比較輕鬆)。最後,我還是到了佛一。大清早到了道場,所有之前的顧慮立即一掃而空!在場的義工們用心引導,場地莊嚴清淨,令我得快便投入其中。更意料之外是,在道場竟然遇上一個十多年沒見的大學同班同學!感恩所有義工及師兄師姐,看到場地一早便佈置得很好,告示板一早便用布蓋著,放置茶水的桌子,以至號碼牌等都很細心,我在想:「他們一定很早回來打點一切。」

坐在佛堂聽著法師開示、師兄簡介佛一流程,都很完美很體貼。跟著繞佛念佛,立即把一顆散亂的心收攝下來,偶爾感到來自前一晚睡得不好的倦意,但見所有人都很精進,也提醒著自己要努力。觀照心念,念念阿隬陀佛,一刻彷彿看到淨土;當心稍有散失,就提醒自己回來,有時因為太累,忘記了心在哪裡,有種無力感,當下觀照到心的無常!最震撼的是拜懺,念著「往昔所造諸惡業...」四句,我的眼淚不停地流,心裡湧出現一幕幕過去所做過的錯事、說錯的話、巔倒的法法…甚至以往曾吃過的眾生…每拜一下,彷彿所有怨恨後悔都隨著淚水被沖走,頓時覺得心變得柔軟,很寧靜。

最後做晚課,連經也不懂念,只是盡量努力跟著大眾唱誦,又提醒自己要努力精進。這次佛一令我更確定此生目的,確定要精進修行、努力學佛,願生生世世以佛菩薩為榜樣,不離佛法!

修行日記﹣2014/5/5

參加助念培訓後的分享

當我看到壁報板上助念培訓開班,我沒有一點猶豫便報了名。

因為小時候祖父過身,亦參加過祖母為其安排的助念,當時莊嚴念佛的情境一直深深印在腦中,年紀小小的我,當時仰望著寺廟裡的佛像,心生感動,雖每天念著不知說甚麼的經文,但內心總有一股很強大的觸動,就這樣,我跟佛菩薩結了緣。以至長大後,不知為甚麼,我都很希望參與臨終關懷、助念等工作,但一直苦無門路,亦不知哪裡可以學習助念。第一,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,即使有這方面的工作,別人也不會讓我參與吧!第二,我學佛根基很淺,連念經也不懂,心裡總是覺得助念要把佛經讀得滾瓜爛熟,要由尾背轉頭才有資格。

直至半年前,不知甚麼原因驅使下,我脆在佛菩薩像前發了願,要生生世世親近佛法,奇妙的事就開始發生了…就這樣,我接觸到法鼓山。很感恩法鼓山助念組的師兄師姐、法師的開示、分享及安排,令我獲益不少,亦令我對助念多了一份新的理解。

一、助念不只是給往生者,亦可以給在生的人,更重要的是接引在生家屬

二、以助念作為弘法的方法,一方面可安頓往生者及其家屬身心,令其對佛法產生信心

三、助念能安穩身心及環境,不管臨終或病危時得以好好安定心神,對治恐懼不安,是很好的無畏布施

四、很多人覺得出入醫院殯儀地方不吉利,其實助念是懷著布施助人的精神,加上我們是正信佛弟子,鬼神們理應對我們讚歎不已,又豈會有何不吉利?

希望這少少的分享,可讓更多人放開忌諱,一同修行利人利己。

修行日記﹣2014/5/27

一直以來,我都希望成為一個成功有用的人,或者說,一個我心目中想成為的那一種人。總是心有一個完美的形象,跟當下的自己有距離。大部分時間,所做所想所實行的都是朝向要成要這樣的一個人的方向。用另一個說法,就是想要控制自己成為自己心目中想要成為的人,卻忘記自己當下,忽略了本來的自己。這種想法來自一直對自我的不滿意、不滿足,總是看到自己不足、缺陷,跟別人比較,總看到別人好的一面。記得小時候,我對自己較滿意的地方就是自覺是一個很會欣賞別人的人。看到別人好的地方便想學習、模仿。別人做這樣,我又跟著做。

﹣追求看似完美的將來或想像中的理想
﹣會努力不懈地得到,但當得到時,又會看見其缺陷
﹣又不滿足於當下,再找另一個理想
﹣長期處於重覆追求放下的循環
﹣內心有種很深的想找尋自己原本面目的動力
﹣很想了解生命,如何能得到真正的滿足
﹣好像這樣做不行,那樣做又不行
﹣無法活在當下

﹣所以表面上呈現出很有目標感,很想成功,很有動力
﹣想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印象
﹣不知從哪時模仿了要成功的形象
﹣想完成很多東西去說服自己很有用,很有存在價值
﹣太過著重自我感受,著眼點在自己,很少在他人
﹣即使口說為了別人也只是希望得到別人認同

﹣自少缺乏別人認同?不被肯定,沒有自信?
﹣肯定來自自己還是別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