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筆記-果醒法師

楞嚴經筆記

妄心 VS 真心

造飯
兒子

前塵虛妄相想- 以前遇到過的事
「心、意、識」的作用

第一識:眼識﹣眼根﹣色塵
第二識:耳識﹣耳根﹣聲塵
第三識:鼻識﹣鼻根﹣香塵
第四識:舌識﹣舌根﹣味塵
第五識:身識﹣身根﹣觸塵
第六識:意識﹣﹣﹣﹣﹣﹣﹣法塵
第七識﹣未那識﹣意根﹣﹣﹣我執(做判斷)
第八識﹣阿賴耶識﹣﹣﹣﹣﹣潛意識(過去看過的)

le petite prince

90老人生日﹣誰錯就出去散步

沒有對錯的問題

誰縛汝?要解脫﹣那到底是誰縛住我?
﹣第七識﹣從自我角度看﹣有選擇性地理解世界
﹣每個人都有其前塵

四鎖:
我貪
我痴
我見
我慢

性格﹣習性﹣習慣 (日本人對血型性格的分析)

破妄識:

用自己的意識去選擇是會錯的。認賊為子﹣被自己覺得對的誤導了。

前塵虛妄相想:
離塵無體
塵生則生,塵滅則滅

妄心是會依然「塵」、外境、塵是有生滅有變化,塵是條件

真心:清淨妙淨明心
離塵有體
不依靠塵,不會被塵控制,可以獨立存在

聞法之心,因聲而有分別?﹣你好棒/你不是人!

修行的盲點:
若甚麼都不看不聽不覺不想,不要執著不要攀緣,自己會變成木頭,變成「內守幽閒」,甚麼都空。
還是攀著「法塵分別影事」﹣多做多錯、少做少錯﹣令自己的真心起不了作用
用錯了妄心

塵非常住,若變滅時,此心則同龜毛兔角;

九次第定(滅盡定﹣滅意識)
初襌﹣離生喜樂地
二襌﹣定生喜樂地
三襌﹣離喜妙樂地
四襌﹣捨念清淨地
初﹣空無邊處定
二﹣識無邊處定
三﹣無所有處定
四﹣非想非非想處定


執此生死妄想、誤為真實

馬祖道一襌師

顯見不動

(主)見性﹣外境(客)
(空)見性﹣內身(塵)
自己有主導權,不被外境控制

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

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

此生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

甚麼是執著?
﹣在沒有條件下強求

隨緣:
﹣跟隨因緣條件去努力爭取,隨順因緣

真心沒能所 (果醒法師)
妄心有能所
真心是法身
有無是對應被感應之對象
經驗到的經驗不等如實際的經驗
我不相信=我有一個不相信的念頭
凡夫只看到事情的滅相
看到時已消失了
我常以妄心,被覚知的對象以為是自己,但其實能覚知的心才是自己,不滅
燈不用物品來證明自己能照=毋明
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
亦是為假名,是即名中道
心和現象合一,沒界線,但現象消失心沒有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